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41 章

關燈
第 41 章

第41章

紀元好不容易做了冰皮月餅, 自然不會只給縣學的夫子。

還有李廷,錢飛,也分了些。

剩下的準備趁著假期, 送給趙夫子, 還有安叔公跟安大海安小河。

他還在縣學收拾東西, 沒想到安叔公竟然找過來了。

安叔公身邊, 甚至還有一個意外的人,張獸醫。

這張獸醫是他們隔壁村的獸醫,如今的醫術跟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出了病牛的事之後,縣令便讓正榮縣的獸醫精進醫術,並且廣收徒弟,還找了府城的厲害獸醫過來當夫子。

張獸醫, 安大海,還有其他五個徒弟,在這期間學了不少,還走遍正榮縣。

他們的醫術已經能治好大部分常見牲畜病。

往日張獸醫跟安大海都很忙, 輕易也見不到。

今日怎麽都來找他。

正好是晌午, 他們幹脆在縣學附近的面攤坐下。

紀元照例一碗素面, 一個雞腿。

其他人也點了自己要吃的東西,然後說起話。

“我們找你來,是商量一件事。”

“青儲料。”

安叔公加上張獸醫,兩個年過半百的人,再加上十三四的安大海。

三個人前來同紀元一個十歲的少年商量事情,還顯得很鄭重, 看得其他人側目。

不過他們三個坐在角落裏, 不會有人聽到他們的談話。

“是這樣,去年的青儲料, 足足做了六萬斤,到後面也是不夠賣的。”安叔公道,“今年縣城牛家,早早過來,說今年要買四萬斤。”

“堡李村李家,要的數量也增加了,要三萬斤。”

“這加起來,就七萬斤,咱們安紀村各戶要的,加起來也要一萬多。”

“這,這實在太多了。”安叔公愁得頭發直掉。

他還是頭一次覺得貨物太緊俏也是麻煩。

第一年賣青儲料的時候,一萬多斤,都要他跑前跑後。

現在呢?

單預定的都有八萬多斤了。

明明冬日要的東西,為何八月初,這裏剛放麥假,也就是剛要收獲的時候就來定?

自然是各家都怕晚了沒自己的份。

安叔公話音剛落,只聽張獸醫又道:“我那邊的還沒算,我認識隔壁縣一戶養羊的,聽說青儲料的好處後,一定也要買的。”

“他那邊也要四萬斤。”

隔壁縣想要這事,安叔公都不想提。

提了有什麽用,自己縣城的買賣都做不完啊。

去年做了六萬斤的青儲料,都是他們全家老小齊上陣。

今年?

再多一斤都做不出來。

“就是想同你商量一下,看看賣給誰,不賣給誰,或者有什麽法子,讓大家都買到。”安大海道。

安叔公跟張獸醫討論好幾日了,還是安大海說:“不如去找紀元,他是個聰明的,找他啊。”

所以大家就到了縣學。

紀元聽明白了。

需求量太大,生產跟不上了。

賣給這家,不賣那家,容易結仇。

畢竟都是同行。

紀元道:“村裏有沒有人願意一起做,多找些人吧。”

話說完,紀元也覺得不對。

很早之前,他就考慮過,賣青儲料,到底屬不屬於商業活動。

自家這麽幹就算了。

再雇人一起,那就說不清了。

而且這利潤確實不錯。

他去年得了二十多兩銀子,這數字比得上農戶許多年的積蓄。

再擴大,就不好了。

安叔公估計也這麽想的,他還想著自家子孫出個能讀書的。

肯定說什麽都不會擴大規模。

所以事情又回到原點,就那麽多,賣給誰。

安叔公果然道:“掙錢雖好,但要被歸為商籍,卻是不妥。”

雖說如今允許商籍讀書。

但也就這幾年的事,若什麽時候改回去,那怎麽辦?

再說青儲料的買賣如此之好,以後要是有代替的,他們怎t麽辦。

農籍變商籍簡單,商籍回農籍,那就難了。

按照他們本地輕商賈的想法,安叔公是絕對不願意的。

紀元點頭。

但張獸醫卻著急了:“這有什麽想的,多雇人多做點啊。青儲料的好處,你們不會不知道。”

安大海也點頭。

他們是專業的,走訪的人戶越多,越知道青儲飼料的好處。

特備是府城來的獸醫,知道他們這有青儲料,還大為驚訝。

畢竟他們這邊不算富裕,養殖也是剛開始沒多久,竟然有這種東西。

府城來的獸醫還說,若能普及開,對縣裏的牲畜都有好處。

只要冬日耕牛掉膘不嚴重,明年春天就能多耕地,秋天才能多收獲。

便是不給耕牛吃,給羊兒吃,長肉也能賣好價格。

縣外的城防營馬匹,吃這些更好,馬兒跑得好。

總之一通話下來,許多人都追著安叔公要預訂青儲料。

“耕牛,肉羊,還有城防營的馬匹?”紀元聽著,面也吃完了,心裏也有數了。

“也許,這事還有轉機。”紀元笑著道,“這買賣,或許你想象中還要大。”

既然東西這麽好,那說明全縣都需要,甚至隔壁縣也用。

別說六萬斤,八萬斤,便是八十萬斤,都能賣得出。

“乖乖,賣這麽多,我就真的是商籍了。”安叔公急了。

紀元搖頭:“放心,要先去探探口風。”

“此事,只怕要麻煩縣令。”

“誰?!縣令?!”

別說安叔公坐不住了,便是張獸醫也坐不住。

他們這裏面,就張獸醫跟縣令接觸得多一點,那還是因為要發展本地的獸醫人數。

就這,他也才見過兩次面。

安叔公更不用說,他見過最大的官,只是村長啊。

安大海雖然也驚訝,但還是更相信紀元。

“那誰去找縣令?”安叔公問道。

紀元看向張獸醫。

這事張獸醫說最合適,但張獸醫趕緊擺手:“不行,我不行,我見到縣令腿肚子打轉。”

“這是對全縣耕牛有益的事,不單單是生意。”紀元道,“對比賺的銀錢來說,把青儲料推廣出去,才是最大的好處。”

紀元平時花銷不大,便是安叔公一年買五六萬斤青儲料,再加上去年價格降低,他也能得二十多兩,足夠他一年的花銷。

所以提高產量,對他來說可有可無。

甚至悶聲發大財才是好的,更不會引來窺探。

但方才張獸醫說了那麽多好處,加上最了解耕牛的養殖戶爭搶購買,就知道這不僅是買賣的事了。

張獸醫還是擺手。

他真的不行啊。

他就沒見過什麽大世面,如今被人追捧,是正好選對了職業,他一個半吊子都能被推上去。

讓他去給縣令說這事,他真的不行。

張獸醫甚至沒聽紀元的想法,便堅持不做。

安大海了解自己師父,朝紀元搖頭。

紀元思索片刻。

既要擴大產量,又不能讓安叔公家轉為商籍。

或許還有個法子?

紀元道:“等我收拾東西,咱們即刻回安紀村。”

回村?

這行啊。

紀元還去錢家拿了做的冰皮月餅,除了趙夫子家的那份,其他的給安叔公他們分了吃。

正要往村裏走,沒想到縣城牛家的來了。

他家做事的看到安叔公他們來縣城,立刻過來迎。

看樣子,還是為了青儲料的事。

現在也不好直接答應,只讓他們暫時等等。

反正在秋收結束之前,就把事情定下。

回去的路上,紀元把他的想法同安叔公說了。

既然安叔公家不能雇人,也不能大規模生產。

那就把整個安紀村都算上。

他們先去說動村長,就以帶著全村做農產品的名義來做。

村長牽頭,招呼願意做青儲料的人戶。

整個村都參與,也不好把整個村全都變成商戶吧?

說到底,他們就是做飼料的初加工。

算起來跟村裏曬果幹,賣醬菜差不多。

安叔公越聽,眼睛越亮。

紀元道:“想來帶著全村致富,此事就能成。”

“不過還是要同村長一起來趟縣裏,把這件事跟縣令交代清楚,該交稅交稅,該有規矩有規矩。”

更要把青儲料的事講得明明白白,好讓衙門的人知道,這不僅能賺錢,還有利於養殖戶。

耕牛餵好了,便有利耕種。

耕種好了,便有利糧食。

民以食為天,天下間吃飽是頭等大事。

如今的糧食產量本來就不高,能有一點點進步,都能多活一個人。

事關糧食,紀元自然上心。

此事不知道就算了,既然知道,便不能不說。

至於他那份,自然不好要全村的兩成。

到時候看一看,夠他讀書就行。

當然,還是要瞞著紀利一家,能瞞多久就瞞多久。

紀利父子全都是賭鬼,要知道他這有錢,那還了得。

回到安紀村,紀元托人把冰皮月餅送到趙夫子家中,便一行直奔村長家。

此刻村長家裏只有一個小姑娘,這會農忙,村長全家都在田地幹活。

小姑娘年紀小,就在家看門,見一群人過來,還有些害怕。

還好裏面有熟悉的人:“安叔公,您有什麽事嗎?”

“能不能把你爺喊回來,就說我有事想同他商量。”

小姑娘點點頭,還特意鎖上大門,這才去叫大人。

本以為還要耽誤會時間,沒想到村長一聽安叔公,還有紀元喊他,鋤頭都沒放下,人就回來了。

村長看到安叔公,張獸醫,安大海,還有紀元,臉上忍不住浮現喜色。

“你們是想來收我家的稭稈嗎,這好說,怎麽還來這麽多人。”

村長笑著道:“就知道你們今年還要收稭稈做飼料。”

話音落下,見沒人開口,安叔公還帶著驚訝。

“怎麽?你們不是來收稭稈的?”

前年就算了,前年安叔公跟紀元做的飼料少。

但去年就成車成車地往外面拉。

收稭稈的時候,更是買了不少。

當時安叔公只買了自己相熟的人戶,其實讓村裏不少人都羨慕。

反正稭稈放著也是放著,自家也用不完,不如賣了好。

眼看又到秋收,秋收之後就要收稭稈,安紀村很多人都盼著安叔公來收。

村長一聽安叔公帶著人過來,以為也要談稭稈的事。

紀元看這情形,就知道要談的事有戲。

想賣稭稈,是為了賺錢。

拉著一起賣青儲料,更是可行。

安叔公明顯也發現了,笑著道:“不是收稭稈,是比收稭稈還要好的事。”

安村長看看他們,安叔公跟他算是同輩,不過村裏人都這麽稱呼,他也跟著喊。

自己這個同輩一向吝嗇,他有好事,不自己捂著?

還帶著他?

這怎麽可能。

紀元道:“是真的,要不然我們坐下來慢慢聊。”

紀元一開口,安村長就信了。

不為別的,就為紀元現在的名聲。

聽說他在縣學讀書,也是最厲害的那個。

不信他,還能信誰?

等大家坐下,安叔公看向紀元,明顯讓他開口,紀元也不推遲,盡量把事情講得清楚。

最後道:“總的來說,便是如今青儲料的需求增加,但安叔公一家,做六萬斤已經是極限。”

“要說青儲料,您家的牛也用過,這可是好東西。”

“所以其他養殖戶都想要。”

“既然這樣,想請您作為村長,牽頭帶著安紀村願意做青儲料的人戶,等農忙之後用自己的稭稈,或者出人力入股,到時候賣出去的東西,大家按照出力出錢的多少來分賬。”

入股,股份這些詞並非完全外來。

只不過他們當地用的少,做生意多的江浙粵一帶,早就有類似的說法。

紀元稍微解釋一下,村長也就明白了。

這種事,由村長牽頭最合適不錯。

是帶著整個村子致富的。

紀元還道:“聽說隔壁縣,有家種水果的,自制了極好的果脯,村裏人都跟著受益,想來我們也是差不多。”

村長聽得點頭。

村長牽頭,帶著全村願意做事的人,一起來做青儲料。

去年他也看了,要說這東西,除了必要的秘方之外。

其他時間就是挖窖,鋪料,最後人力運出去售賣。

所耗費的時間並不多,還正好在農忙之後,但凡勤快點的人戶,都願意參加。

村長剛想答應,紀元就把後面的事想好了。

“但畢竟是大宗買賣,所產生的稅費,還要先跟官府溝通。”

純粹的商業稅,跟農業產生的稅,向來都是兩種級別。

前者更多,也會更苛刻。

村長這才知道,自己還想簡單了,開口道:“還有呢?”

“還有就是,要同官府通氣,並拿到貨物通行的許可,去年前年都賣的是安紀村附近,這些路憑要不要都無所謂。”

“可要是大量運貨,再賣到外縣,就要提前溝通。有了貨物t的許可,也能少很多麻煩。”

等於說,提前找官方背書,不管售賣還是運輸,都會少很多麻煩。

按照紀元對正榮縣衙門的認識,這事並不難辦。

主要還是跟外縣的溝通。

這事,別說他做不成,村長也不行。

只有衙門去溝通最合適。

打點好上下關系,才能暢通無阻。

更能保證,做青儲料這事,不會被歸於純粹的商業行為。

不管自己,還是安叔公,都能藏在背後,藏在大樹之下。

一個多時辰,紀元說的事讓村長越來越興奮。

好啊。

要是真的能這麽做,安紀村多少人戶都能受益,他作為村長,更是功德無量。

做!

一定要做!

既然要去做,安村長幹脆放下手裏的農活,明日就去縣城求見縣令老爺。

安叔公,張獸醫,自然也要跟著去。

紀元更不用講,大家還等著讓他跟縣令老爺解釋清楚呢。

安紀村其他人奇怪得很。

要說他們村裏,最勤勞的,就是安叔公跟安村長。

但他們兩個農忙的時候都不在,也不知道在忙什麽。

安叔公家裏還有,他雖然不在,大兒子安老大依舊埋頭幹事。

其他家裏人或多或少知道一點,安叔公估計在忙著他們青儲料賺錢的買賣,故而有條不紊做家裏的活。

趕緊做吧,做完才能掙外快!

安村長那則不同,他不在,家裏竟然懶懶散散,農活的進度都慢了許多。

這日一大早,紀元他們就到了衙門附近。

過來之後,自然是見不到縣令的。

雖說只是縣城的衙門,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項事務官一應俱全,所負責的事務更是極多。

像他們這種以做飼料為名,想要請求縣令允許的,消息也要一層層往上遞。

這事本不大,村長想帶著村裏人做青儲飼料,掙些銀錢。

青儲飼料又確實是好東西,能讓本地牲畜養的更好。

但後面還要售賣,更要定價,紀元他們還把去年前年的賬本拿過來。

大意便表示,他們不會惡意擡價,都是按照市場的浮動來定。

這更看出來,他們本想餵養自家的牲畜,順手走的。

沒想到想買的人那麽多。

中午時,縣丞召見了他們,縣丞也認識張獸醫,跟張獸醫詳細了解了青儲料的好處。

又招來縣城養馬的官員,確定青儲料不是弄虛作假。

縣丞便是縣令的副手,幫著處理許多政務。

這一通下來,許可終於批準,也跟紀元想得差不多,按照農產品的稅收來征。

安叔公也把前年,去年的稅款準備好。

雖說出得肉疼,但這一關總是過了,而且以後掙的銀子會更多。

紀元也出了一部分,畢竟他也有參與。

前面還好,見他們主動拿出銀子,忙了一上午公務的縣丞大人喝口茶,看了看等著的人。

縣丞自然是認識紀元的,他上次文興大發,寫了封表揚信到縣學,這事還沒忘。

更沒忘教諭說他,是不是平時處理政務太多,難得展現文采,這才寫的天花亂墜。

之前的事也就不提了,眼下這樁事,安紀村這些人,辦得也太妥帖了。

但凡政務,別說涉及村裏面的政務,便是縣城的事,流程也沒這麽快。

倒不是這裏官員辦事不力。

而是總要有問有答,不出紕漏才是。

安紀村這做青儲料的事。

問題就在,到底是不是農產品,他們又打算怎麽做,銷路怎麽樣。

牽頭的人,官府信得過嗎?

看看人家怎麽做的,村長牽頭,官府既能信,也能管得住下面村民。

如何做飼料,如何售賣,心中也有數。

更把專業人士,張獸醫拿來做擔保。

還提了正榮縣指揮營的馬匹,同樣能用青儲料。

頂多召養馬官員費了些工夫。

約等於你去政府辦手續。

政府要的手續你全都準備好了,一樣不拉。

這事看著簡單,實際上需要費很多時間,也要格外的耐心細致。

否則差一樣,都要打回去重新再做。

辦事的有辦事的難處,窗口的人有窗口的難處。

遇到一次性把證件資料帶齊的,窗口的人先松口氣。

這些就算了,縣丞也只覺得安紀村是準備好了來的,各方面都沒問題。

路引的事也好辦。

既然青儲料對牲畜有用,他們的價格也不會虛高,跟其他飼料基本持平。

估計跟隔壁縣也好商量。

但最後這件事,他還沒提,安紀村的人就準備好了。

那就是補上往年的稅費。

同樣按照農產品的稅費準備的。

這有些過於完美了。

便是在衙門打交道多時的小吏們,都難有這樣的細致。

縣丞自然把目光放在紀元身上,索性道:“以後的稅費,也是給銀錢嗎?”

安村長按照提前商議過的:“小人想以青儲料的市場價作抵。”

“只是去年前年的飼料已經賣完,這才用銀錢。”

縣丞忍不住笑。

要說現在的各項稅款,確實以銀錢交的為多。

但不是所有的稅都用銀子交。

比如夏天的絹布麻布,官府還是願意收貨物,省的再去采買。

這安紀村的青儲料,他們也更願意收實際的貨物抵稅費。

畢竟整個安紀村就這一家賣青儲料的,他們就算收了稅銀,還是要用銀錢去安紀村買。

一來一回的,不如直接把價格相當的東西拉過來。

整個衙門的馬匹都有好飼料。

就連指揮營的縣尉也會念他們的好。

縣丞又看向紀元,笑道:“不錯,跟文書一起寫成條例,安村長跟村裏人按了手印,此事在衙門備案,你們便做吧。”

這,這是成了?!

全程暈乎乎的安叔公,張獸醫,就聽明白這句話。

這衙門的事,那麽容易辦?!

他們還以為要等消息呢!

縣丞看到紀元眼神也流露出驚訝,這才滿意。

按理說是應該再等等,衙門公務多,一時半會輪不到這麽拍板。

但看在紀元的份上,倒是可行的。

再說,秋收結束,就要收稭稈,若錯過這個時間,那稭稈就貴了。

稭稈一貴到時候賣的青儲料同樣會貴。

縣丞辦過的公務多,一眼看出問題關鍵,索性給他們直接批了。

歸根到底。

還是因為,青儲料是好東西。

不過他們具體的條例,衙門就不摻和了,他們定好之後,留在官府的只是備案。

以後要是有糾紛,好有個憑證在。

走出衙門的一行人,大家只覺得太陽晃眼。

來衙門辦差,竟然這麽簡單?

怎麽可能啊!

都說衙門這地方,進來沒有銀子是不成的。

要說銀子也確實給了,但那是補之前的稅,給的不算太多。

其他茶水費是沒要的。

安叔公嘀咕:“我年輕的時候來衙門,可不是這般。”

他年輕的時候,因為跟人發生矛盾,也是來過衙門的。

只是個腳還沒踏進來,便要給差爺銀子。

之後的官司更是不了了之,對方塞的錢更多,而且他也被衙門嚇破膽,根本不敢再去。

時隔多年,衙門竟然也變了?

不管怎麽樣,反正安紀村做青儲料這事,算是成了!

成了就好。

成了就能做青儲料,還不會被當商籍。

就是那些銀錢,夠他心疼很久的了,昨天晚上都沒睡著,滿腦子都是多給的銀錢。

安叔公一想到那交出去的稅款就心痛。

要不是紀元勸,他估計直接不給了。

還是紀元勸,為了以後賺錢更多,還是交了吧等等。

現在還真讓紀元說準。

事情真的成了。

安村長更是高興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要說他看著安叔公家掙錢,他不眼饞嗎,肯定眼饞啊。

本以為安叔公他們找來,自己能賣稭稈賺點銀子。

沒想到竟然是拉他一起做事。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誰家不想賺銀錢,誰家又不想過好日子啊。

等他賺到錢,也學安叔公,再修個院子,把門頭也給修繕了。

張獸醫自然也高興,這對牲畜有益的事肯定好。

而且見者有份,他這次也幫了大忙,肯定能分杯羹。

安大海則對紀元更加佩服。

別看紀元是他們當中年紀最小的,可他做事真的厲害啊。

三言兩語,就把困擾他們多日的麻煩給解決了!

以後的安紀村,肯定能掙更多銀錢的!

大家一起賺過更好的日子!

“走,回村裏,跟大家夥說這個好消息!”安村長道。

搞定了官府的事,並不意味這件事就成了。

想要帶著村裏人一起做青儲料,事情反而更多。

如何細化規則也是問題。

誰家參與,怎麽參與,要是因為青儲料的事,耽誤了耕種,同樣是麻煩。

若舍本求末,他們安紀村的買賣做不了太久。

安村長又把目光看向紀元,紀元則在思考現代農村集體經濟的模式。

當然,也要有所改動,必須因地制t宜。

生搬硬套,更會壞事。

以前書本上的東西,如今拿到現實裏來用,差別肯定很大。

之前就聽說基層工作難做,看來確實如此。

大家看著紀元思考,都沒打擾他。

等到村裏,紀元才道:“暫時先不要招人,要是人一窩蜂的過來,良莠不齊,到時候也不好管。”

“安叔公,張獸醫,要不然先把各家想定的數量統計出來,先要知道,今年大概要做多少斤青儲料才是。”

知道了生產的數量,才能制定生產計劃。

更能合理分配如何生產。

安村長雖然是村長,但以前也沒幹這種事,現在肯定信賴紀元。

從回去之後,張獸醫跟安叔公就在收集青儲料的訂單。

按照紀元說的,他們自然不是白白做事,還能拿到一定的提成,按照現代的話來說,等於是他們的銷售業績。

安叔公不提,張獸醫聽到這句話,立刻上心起來。

他本來還在想,自己要怎麽分利潤,現在不用想了,他認識那麽多養殖戶,隨隨便便都能從他們手裏拿來“訂單”啊。

安叔公則跟堡李村李家有關,李家的訂單自然都是他的。

到了縣城牛家,按理說該是紀元的,但紀元卻把這放到安大海的頭上:“咱們兩個私下裏平分。”

他是縣學的學生,大量參與這樣的事情不好。

而大海又是值得信賴的,私下的口頭約定即可。

於是,安紀村裏,就看到安叔公他們忙忙碌碌,也不知道忙什麽。

放假第三四天裏,紀元都在趙夫子家中。

趙夫子感嘆紀元如今的學問,自己都快教不成了,心裏也莫大安慰。

有生之年,能有這樣的學生,也算幸運。

青儲料的事,紀元也沒多說,現在數量還沒統計出來,不好放出風聲。

安紀村這邊穩得住,反而衙門縣丞偶然提起:“紀元他們還沒來嗎。”

下面小吏答:“還未回來。”

雖然官府已經答應,但安紀村要把這件事形成文書,放到衙門備案。

只有等官府確認無誤,此事才算成。

看他們辦事那麽利落,怎麽兩三天了,還不回來?

縣丞看著手頭的事,還是繼續忙碌。

縣令聽聞,看到縣丞時也問了問。

“青儲料是好事,還沒有什麽消息嗎?”

縣丞連忙道:“大人,算起來也就四五天的時間,估計要等等。”

說起來,青儲料的事剛遞到縣令手邊,縣令便默默點頭。

他從化遠二十九年初,因建孟府官員驚天貪汙案之事,臨時調撥到建孟府正榮縣。

從那時開始,想要振興當地農業,就從鼓勵農戶飼養耕牛,到鼓勵百姓開荒。

因為接觸過農司的人,自然了解養耕牛所需的青儲料。

但天齊國會做青儲料的人並不多,他也沒能找過來。

化遠三十年算是他正式調任的第一個任期。

到如今的化遠三十三年,已經的第一個任期的最後一年。

從臨時調撥到現在,已經快五年時間。

正榮縣的百戶耕牛數量,終於增長到他來時的三倍。

可這樣的扶持還是太過脆弱。

前年的病牛讓縣令很是憂心,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培養獸醫,這才穩住局面。

現在聽說青儲料的出現,更是對養殖耕牛有好處。

這樣看來,他的這幾年做的事沒有白費。

今年年底,就會有人過來接任,在下一任來之前,這些事肯定要處理好。

所以縣令才會有此一問。

縣丞是縣令的屬官,是縣令帶來的“班底”,自然明白縣令大人在擔心什麽。

“大人,咱們都在加緊處理公務了,一定會之前做完的事給完成了。”

“青儲料那事,有紀元在辦,多半不會出什麽差錯。”

所以衙門上下都很忙。

之前留下尾巴的事,徹底做好才是,否則後來要是理念不合,很多東西就要半途而廢。

還有各部的賬冊名目等等,都要在年底準備好。

雖說明年三月才離開,可現在已經是化遠三十三年的八月份。

滿打滿算,還有半年多。

不知道青儲料就罷了,既然知道,肯定要看著青儲料穩定的。

不過縣丞講得也對,有紀元負責這件事,大概不會有錯。

別看他年紀小,人卻十分聰明。

說不定,以後還會是同僚。

縣令嘆口氣:“繼續忙吧,可惜此地的牲畜養殖,還未能到三戶一頭牛。”

“您已經盡力了。”縣丞道,“最開始接手這裏時,那可是二十戶只有一頭牛啊。”

天齊國對官員是否稱職的標準很是細致。

至少規定上是很細致的。

像每百戶多少頭牛。

每個地方多少人出多少秀才,以及等等等等。

全都是官員的考核標準。

像前朝盛世時,也未能達到三戶一頭牛。

在現在這個縣令手裏,能把正榮縣變成六戶人家,至少有一頭牛,已經很厲害了。

當然,這算數也不夠精準。

畢竟像縣丞牛家,堡李村李家這種,一戶就百頭牛的,很容易就把低位者給平均了。

大概就是,小明今年收入一百塊,你收入兩塊,對外面說的,就是你們兩個去年一共一百零二塊。

前者說低了,後者說高了。

縣令原本想做的,就是平衡後者。

但做著做著發現病牛,以及正榮縣缺獸醫的事,幾次向上峰請示,才逐漸改變如今的局面。

想要養好一頭牛,都是千難萬難。

更別說讓全縣每三戶都能一頭牛。

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實現起來更是艱難。

“希望多出些紀元這樣的學生。”縣令道。

從他不忍兩個馬家湯圓因為他而虧本,所以幫忙寫食譜,在事後也不聲張,就能看出紀元的品行跟機智。

那些,都是一個好官的特質。

自己當了多年縣令,才明白的道理。

紀元小小年紀就本能做出這些行為,他看著都暗暗點頭。

“安紀村青儲料的事,一有消息,就來報我。”

要說安紀村不著急,那也不對。

畢竟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安叔公張獸醫,找了安村長,又在統計清楚青儲料的用量,安紀村還是有村人聽說了此事。

紀元讓安村長也不要著急,誰找過來,就把名字記下。

能聽到風聲就找來了,必然是想掙錢的,也是勤快的。

這些人用著更放心。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些人明顯準備好了。

八月十二,麥假的第五天。

各方統計出來的青儲料需求,終於送到紀元手上。

因是只要需求量,各家也不用管安叔公這有沒有,只要做出來,他們能買。

當然,這都是值得信賴的人,還有張獸醫做保,基本不會有錯。

堡李村李家,六萬斤。

縣城牛家,八萬斤。

這是正榮縣養牛最大的兩戶了。

其他散戶加起來,也要七萬斤。

剩下的就是外縣的。

張獸醫那邊聯系了幾家,一個張家定了五萬,另一家定了四萬。

剩下的多是觀望,散戶定了兩萬。

外縣的觀望很正常。

他們不像正榮縣這些養殖戶們,一有官府的認證,官府近幾年都扶持他們養牛,所以更信賴。

二是這兩年的青儲料確實打出了名氣。

不管怎麽說,總的算下來,今年至少要做三十九萬斤的料。

這自然是把稅費,以及各種損耗都加到裏面。

“三十九萬斤?”安叔公驚呼。

不算就罷了,這麽一算,才知道他家一年做那六萬斤,根本什麽也不是啊。

幸好當時不知道這個數字,否則他能一夜愁白了頭。

安村長也在驚愕青儲料的買賣。

他就算作為村長,也從未經手過這麽大的買賣。

要怎麽做啊。

眾人的目光自然又在紀元身上。

他們現在除了信賴紀元,已經沒有第二個想法。

好像都形成依賴了。

紀元那邊已經把人數算好了。

安叔公家,去年男女老少二三十口一起齊上陣,不過做了六萬斤。

但就算他們內部,也是有人做得多,有人做得少。

把十四歲以上的人算裏面,主要勞動力大概在十五個人,可安叔公跟安老大這種,又是出了名的肯賣力氣。

安大娘子更是居功至偉。

也就可以算是十八個人做了六萬斤的青儲料,還要去掉前年挖的窖。

紀元邊解釋邊道:“這麽算的話,青儲料的買賣,一共需要一百三十人。”

不等他們說,紀元繼續道:“分為兩個工種,一個挖窖運草料。”

“女子則來細細的鋪料,這個活要格外細致,必須婦女來。”

後面算是紀元的私心。

如果一窩蜂地找人,各家必然先派男子出來,畢竟是掙錢的活計。

可鋪料這事,確實要細。

而且這買賣t從一開始,就有安大娘子這樣做活的。

也有安二娘子這種記賬的。

要是因為推廣出來,全都變成其他男子的活計,那她們兩個“創始人”說不定都會被排外。

紀元感激當時安大娘子雇他做事,必然不會讓安大娘子“失業”。

而且他說的也是實情,相比於挖窖這種事,均勻地鋪料,才是做青儲料的關鍵。

一百三十個人,對安紀村這樣一百多戶,六七百人的村子來講,人數也不少了。

六七百人的村子,去掉小孩老人生病的,差不多每戶都能出個人,就看他們願不願意了。

安村長點頭,這樣就好。

訂單有了,工作的人有了。

接下來就要說到利益分配。

“親兄弟都要明算賬。”紀元道,“先定下規矩,省得以後出什麽事。而且這份文書要上報官府,一定要合理才行。”

安村長見紀元細致聰明,開口道:“元哥兒,你直接說吧,我們都聽你的。”

安叔公立刻看過來,他也有點緊張。

以前青儲料的買賣,他算是主家。

現在從唯二老板變成合夥人,自然擔心自己的那份收益。

“安叔公是最做青儲料的,所以以後青儲料的買賣,他必得有話語權。”

“您是村長,又是牽頭人,自然也一樣。”

首先,大權不能獨攬,分為兩個人。

但兩個人還不夠,意見出現分歧的時候,沒有辦法解決。

“我們再請趙夫子趙秀才做中間人,他清正嚴明,做事公道,大家都放心。”

趙夫子的為人,大家都相信。

紀元又強調夫子是秀才,自然是告訴大家夫子是有功名的,請他來做三權分立之一,非常合適。

安村長跟安叔公果然點頭。

安紀村青儲料的買賣,有了這三人,後面就好了。

那就是放出消息,他們要開始招人了。

一共招一百三十人,男女各一半,年齡都在十四到五十五之間。

等人招好,挖窖,收料,這些事都不用紀元管。

安叔公,安大娘子,二娘子,都會安排得妥妥當當。

畢竟他們家二三十口人是管,現在多了一百多人,一樣是管。

利潤分配上,自然是誰做活多,誰分的錢就多,大家可以互相監督。

安叔公家能多一些,是因為他家還能出九口現成的窖,而且一部分訂單也是他家拉的。

安村長牽頭做了此事,到時候利潤由他分配,自然要受趙夫子的監督。

好處也有,他已經讓他在外面給牛穿鼻環的大兒子四處打聽,誰家需要青儲料,他自然也能抽一份。

張獸醫更不用講,他倒是也會檢查青儲料的品質,而且他接觸的養殖戶更多,訂單根本不用愁。

這已經是幾乎農村集體經營了。

等於在安紀村開個青儲料的作坊,原本的村長變成作坊老板。

大體的事情定下,裏面細節更是磨人。

紀元親自去請了趙夫子,趙夫子聽說是經營的事,根本不想理。

可聽說跟養牛耕田有關,這才應下。

有他這個鐵面無私的,這事不會太差。

作為監督人,在細節的利益分配上,自然也有一份銀錢。

趙夫子想推辭,紀元卻直接寫上,又道:“您做了事,就應該有報酬,這是您應得的啊。”

安叔公跟安村長立刻點頭。

紀元勸了又勸。

最後跟村長商議,把銀錢折合成米糧布匹,定時送過去。

主要是趙夫子年歲漸漸大了。

幫忙管著青儲料的事,也需要費心。

換作別人當監督,說不定都不去看,但趙夫子應下的事,就一定會辦妥。

無論從哪方面講,這銀錢趙夫子非拿不可。

最後紀元道:“您可是秀才,給官府的文書上有您作保,我們這事才能更通順。”

“全村的人都想養家糊口,您這也是幫忙呀。”

用秀才的名號給青儲料“壓陣”,確實好用。

趙夫子少見感慨:“老夫這酸秀才的名號,竟然能派上用場。”

紀元放麥假的第五天,就在商量這些細節中度過。

裏面的細節包括許多。

村裏集體掙的錢,也要給村裏老人四時八節禮物,以及給幼童孤兒的補貼。

當然還有紀元這種。

只要考上縣學,便能從青儲料這部分銀錢裏拿出補貼。

紀元當然還有另一份銀錢可拿,自然是安大海跟他的分成。

這部分並不細說。

但也是紀元以後學費的重要來源,算下來,一年至少一百多兩。

如果是私人的買賣,自然不用顧忌那麽多。

可這說了,並非純粹的商業活動,村裏掙了錢,自然要回饋鄉裏。

趙夫子也是聽到這些,才更願意幫忙做監督。

若他們只是把利潤攬到自己懷裏。

官府那邊可就不依了。

一定會按照商稅來收。

這種事可大可小,可以收商業也可以收農稅。

全看一縣之長的想法。

再說,紀元確實有意這樣分配。

若小紀元在時,有這樣的買賣,有能顧忌到孤兒的分紅補貼,他根本不會死在即將溫暖的初春裏。

小紀元去世之前的夢想是吃頓飽飯。

紀元或許完成不了小紀元的夢想,但卻可以照顧同他一樣的孩童。

讀書也是同理。

自己雖不需要村裏再給補貼,有之前牛家的分成就足夠了。

但以後像他這樣的學生,不用再擔心沒有錢讀書,也不用擔心筆墨紙硯。

長長的文書寫下來,幾乎涵蓋了方方面面。

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要是有商會的人來看,肯定會說,這幾乎可以成為集體經濟的模板。

從上午到晚上,再到深夜。

安村主任家的蠟燭都燃盡了幾根。

趙夫子查漏補缺,按照天齊國律法,又定了幾個細則。

這文書眼看越來越厚,也越來越詳盡。

終於在天破曉時,安村長走出門去,對兒子道:“去吧,放出消息,趙夫子,我,安叔公,準備帶著全村人做青儲料。”

“一共要招一百三十名村人,男女各一半,年齡在十四到五十五之間。”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整個安紀村,都因為這個消息沸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